杉浦康平
杉浦康平,平面设计大师、书籍设计家、教育家、神户艺术工科大学教授。 亚洲图像研究学者第一人,并多次策划构成有关亚洲文化的展览会、音乐会和书籍设计,以其独特的方法论将意识领域世界形象化,对新一代创作者影响甚大。 被誉为日本设计界的巨人,是国际设计界公认的信息设计的建筑师。
1955年 获日宣美术奖 ;1962年 获每日产业设计奖
964年-1967年 担任德国 乌尔姆(ULM)造型大学客座教授 ;1970年 开始 书籍装帧设计,创立以 视觉传达论、曼荼罗为中心展开亚洲图像、 知觉论和音乐论的研究 ;1971年 获第二届野间出版文化奖
1976年 [传真言院 两界曼荼罗]之构成及书籍制作
1979年 月历展获总理大臣奖 ;1980年 西藏[曼荼罗=出现与消亡展]之构成设计 ;1982年 [亚洲之 宇宙观展]之策划、构成,同年获文化厅艺术选奖新人奖,并获 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金奖 ;1983年-1985年 为 不丹王国设计邮票 ;1985年 担任印度IDC客座教授 ;1986年 香港[杉浦康平的设计世界展] ;1987年 [raga番弦花音乐会] ;1989年 起任教神户艺术工科大学。年底赴北京参加 中日书籍装帧艺术展并作演讲 ;1991年 [音乐会]以[打开五感之音乐会]方式进行企划、构成 ;1992年 [花宇宙—亚洲之染、织、饰展]之企划、构成 ;1997年 获每日艺术奖;1998年 被授予日本国家紫 绶带勋章 ;1999年《造型的诞生》中文版在中国发行并举办学术讲座
2000年 ( 首尔)开幕式作主题纪念演讲 ;2003年 ( 名古屋)开幕式作主题纪念演讲 ;2004年 首届北京国际书籍设计家论坛发表演讲 ;2004年 [疾风迅雷——杉浦康平杂志设计半个世纪] 日本全国巡展 ;2005年 在上海担任[中国最美的书]评审委员 ;2005年 [疾风迅雷——杉浦康平杂志设计半个世纪] 韩国展 ;2006年 《亚洲之书?文字?设计》、《疾风迅雷——杉浦康平杂志设计半个世纪》中文版由北京 三联书店出版发行
作品欣赏
《传闻的真相》
《传闻的真相》中,他大面积地使用黄色作为背景色,而与此同时又将字体的颜色定为黄色的对比色——蓝色。画面中红色与绿色的对比,黄色与蓝色的对比巧妙地交织,如此恰当地将冷暖对比色相运用到装帧设计中,加之斜角排版风格,让整个画面效果变得跳跃有趣。不仅如此,在杉浦康平所设计的一本期刊的内页中,他更是大胆地将红色作为内页背景色,选用白色作为其字体的颜色,这一红一白的冷暖对比,再一次将冷暖颜色运用到了极致。
《全宇宙志》书籍装帧设计
当我们把手放在切口处,让书页自动翻动,可以快速浏览书中的全貌,由此也可以看出书有瞬间性的动画特质。杉浦康平就是利用书的这种特性,将其运用到《全宇宙志》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设计效果,这也是《全宇宙志》的独到之处。人们把手放在切口处,将切口向左倾倒,此时仙女座星云便会展现在眼前;若将切口向右倒,出现的是弗莱姆斯蒂德星图的一部分。两种不同的图像出现在切口上使读者感受到另外一份惊喜和收获,这些巧妙和细心的书脊设计让这本书成为了一本不折不扣掉进了宇宙世界的小小精灵。
《设计》杂志的封面
《银花季刊》杂志书脊设计
一本书的书脊部分是一个很容易被遗忘的角落,我们平常看到一本书,平放在桌面上,跳入眼帘的首先是书籍的封面。然而,当书籍放入书架上时,这时候我们的关注点就落到了书脊之上。既然书脊具有一定的厚度,为何不将其利用起来。于是,杉浦康平将注意力放到了书脊的设计中。《银花季刊》便是他在书脊设计上大胆创新的尝试成果,从《银花季刊》第54期开始,杉浦康平就将注意力放到了书脊的设计上。他将书脊上的文字设计推向裁切线的边缘位置,将误差控制在一毫米以内,这便有了我们所看到的上百本的《银花季刊》书脊汇集在一起连成一道侧面的风景。这一细节的表现将书籍装帧设计往立体化的方向迈进了一步。也正是因为建筑设计专业出身,杉浦康平将建筑的结构之美赋予其中。自这之后,书脊设计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这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平面设计师将关注点放到了书脊的设计之上。
杂志设计作品《游》的封面
整个版面都是所谓的“游”字(日文是“玩耍”之意),但是他把汉字模糊化了,他利用相似度的概念进行网格化排版,虽然整体看上去都是“游”字,实际上只是字形相似罢了,也是其混沌理论的又一次体现。杉浦认为无论是中国的汉字,亦或是日本的假名,相比较西方字母来说都更适合于网格化的竖形排版,这种传统东方的纵向书写方式让人不由得感受到东方文化的源远流长,这也是杉浦康平对于东西方文化“混沌与秩序”对比研究的重要成果。
在为在杂志 《遊》(日语中为嬉戏玩耍之意) 的封面设计上 他利用了汉字字形的整体轮廓特点,设计出了形状不一的 “遊”字。 猛地一看全是一个遊字,而巧妙的是这些字里暗藏着变化